使能专栏 | 人心篇:回归卓越状态——一念之转

 

(原文刊发在《中欧商业评论》2012年8月号)

 

组织中的管理者状态好坏,直接影响着部门的工作业绩,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组织的运转发展。而往往管理者在面对工作问题时,习惯于被自己的固有念头所困,思想、信念、价值观的操控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,捆住了手脚,越陷越深。“使能”管理认为,固化的想法和念头将制约着个人看待问题的思路,需要通过改变他的想法而改变他的状态。“一念之转”工具正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,协助人们检视头脑中的负面信念并从中解放出来,寻找内在的力量之源,进化个人关系系统,进而实现组织关系的转化提升。

 

王经理每次说到部门的事情,都耿耿于怀: “让我最痛苦的事情,就是2006年年底我的团队成员的离开。我们当初12个人的团队,说好一起互相帮助,一年以后竟然只剩下了3个人,我特别地难受,而且气愤。这些人进入的时候,都是信誓旦旦要把事情做起来,而且也说过一定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,为什么一遇到困难,全都跑了呢?这样的人,以后不管去哪里都会失败,他们这是人品的问题。”

 

看到王经理这么纠结,陈老师笑而不语。他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了,其实让王经理耿耿于怀的,不是团队成员离开这个事,而是缠绕在王经理内心的念头“这些当初信誓旦旦的人,遇到困难就全跑了,对自己的选择不负责任”。其实,造成人们痛苦的不在于事情本身, 而是因为我们无法接受的事实以及对他人的要求与批判。

 

于是陈老师决定和王经理玩一个“转念”的游戏,帮助王经理看清困扰自己的真相,从自己的念头中解脱。这个“一念之转”游戏的妙处就在于,让王经理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,清晰的洞见自己的念头,从而将对外在的批判转化为对内在的清理,实现内在的解脱。

 

解决“螺旋困境”

随着社会范围内的竞争加剧,各种“人才战”硝烟四起,企业绞尽脑汁不断把“人手”培养成“人才”,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从未改变,员工在高压之下身心俱疲。外部激励如毒品般能带来短暂的满足却不能持久,人力资本的整体效能不断走低,由此引发组织各种问题凸显。而更恶性循环的是,这些问题又加剧了员工状态的降低,引发新的问题。领导者既要应对组织问题凸显的各种表象,又要面对员工满意度的消减,管理能量大量损耗带来组织发展瓶颈,进一步引发自内而外的的心理失衡,最终导致企业乱象丛生。这是我们通常碰见的企业发展的“螺旋困境”!

追本溯源,改变企业困境的核心关键在于管理者自身。管理者作为企业领导层,其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员工,甚至决定着员工的行为和状态。如何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心态,如何提高员工的责任心、执行力,管理者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企业面临的问题核心就是管理者面临的问题,如果管理者不改变自己,就无法改变员工,企业的问题也就无法改变。因此企业突破困境的关键是管理者回归卓越状态的修炼轨迹。

 

正如《大学》中谈到:“格物、致知、正心、诚意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是最为集中有效和凝练地揭示管理者卓越状态的修炼轨迹。当真正回归这条轨迹时,管理者需要明心见性的洞察内在源泉,重新建立内心的平衡,通过自我由内自外的实践成长真正进化个人关系系统。

 

这种在领导心理资本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的,不断传播、不断分享自身实践并辐射至相关圈子的动作,能够带动整个组织生态系统的关系提升,从而带来外部组织绩效增长。通过组织发展投射内部成长,启动由内而外发展的能量正循环,实现个人、组织的螺旋上升发展。这就形成了从管理者个体卓越状态的修炼到组织良性发展的“能量正循环”!

 

 

一念之转

管理者回归卓越状态是突破组织困境的核心,而在管理实践中,管理者常常面临诸多的难题,不断的消耗自身能量,影响管理者的状态。管理者面临的难题,核心正是他的想法和念头制约着他的问题,改变他的想法就有可能改变他的状态,基于此,“使能”管理需要特定的工具——“一念之转”——协助管理者有效调整自我状态。

 

一念之转通过自我质问的方法,发掘了一种独特的心智能力,使人们跳脱自制的陷阱。它通过看似简单的“问题呈现”、“反躬自问”、“反向思考”三个关键步骤,让我们在转念之间,看到自己在既定的看事情角度外还有诸多可能。尤其关键的反躬自问,更帮助我们打破对自己想法、念头的认同,进而发现事实的真相,从内心深处对真相全然清明,并从中解脱。

 

那么,当管理者身处各种困扰时,如何应用“一念之转“,打破对自己念头、想法的认同,洞明事情的真相,重建内在平衡,调整好自我状态呢?

 

步骤一,问题呈现,如实呈现当前困扰的想法。用“六道问题”把困扰写下来,这样可使目标更加清晰,也能使头脑的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问题上,而不是问题本身。譬如需要我们回想让自己困惑的冲突场景,感受一下自己的愤怒或痛苦,并如实地写下自己对外在的不满。通过”谁让你感到愤怒、挫折、迷惑,为什么?他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欢的?““你要他们如何改变,你期待他怎么表现?“”他应该怎么想或怎么做呢?你想给他什么样的忠告?“”你需要他怎么做,你才会快乐?”等六个问题,将对外在他人不满、愤怒的情绪、想法都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。情绪通常是由想法带来的,只要理清情绪背后的想法、念头,就能明晰情绪的来源并有效的化解。

 

步骤二,反躬自问,检视想法的真实性。在问过”六道问题“,认清情绪来源于自己一系列的想法后,反问一下自己”这是真的吗?“、”这百分百是真的吗?“、”当你有这个想法这个念头时,你有什么感觉?“、”如果你没有这个想法,你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?“进而发掘你内心最深处的真相,很多时候,当人们静下来扪心自问时,就能和自己的思维拉开距离,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想法、念头都是不真实的,正是这些不真实的念头让我们的情绪变得不可琢磨。

 

反躬自问是一念之转中最为关键的部分,它通过一系列对事情真实性的反问,不断的提醒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存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。事件本身是客观存在的,而我们内心的信念,将左右我们对该事件的情绪反应。反躬自问会帮助我们认识到事件与情绪的关系,走出对事件的不良反应。

 

步骤三, 反向思考,探视困扰背后的真相。要有作反向思考,就必须重写你的答复,要么把对方调整成自己,要么是180度完全相反的例子,比如针对“他不信任我”的想法,你可以做这样 的反向思考:针对别人,把主词与受词对调,成为“我不信任他“;针对自己,将主词和受词全改成自己,即“我不信任我自己“;针对说法:变法动词或助动词,调整成“他信任我“;针对之前第六题的反向思考:成为“我愿意再经历……,我期待再经历……”

 

当管理者体验到几种不同的反转思考时, 就会发现:所有的反转会和你所写出的一样真 实,甚至更真实。反向思考让我们体验到:深 陷困顿时认定的想法只是诸多想法的一种,想 法并不是事实本身。所有我们经历的压力,无 一不是因为执著于不真实的想法而造成的。当 你意识到想法的不真实时,自然而然就放下了对想法的认同。

 

不可靠的“自我翻译机”

正如同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(Epictetus)所说的:“真正困扰我们的,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,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。”人们最大的痛苦是我们认同内在小我的头脑,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,以为这些念头就是我们自己,或是认为这些念头都是正确的,盲目地听命于它们。

 

一念之转,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既定的看事情角度外,还有诸多想法,自己认定的想法只是其中之一罢了。当我们深信不疑的想法跟真相起了争辩,我们就会受苦。只有内心对真相全然清明,才会从中解脱。一念之转的反躬自问,正是让我们打破对自己想法、念头的认同,进而发现事实的真相。

 

这正好与研究心智的生物学最新实验结果不谋而合。当代神经科学证实脑内的某一特殊部位,有人称它为“自动翻译机“,能把一切外在讯息转译成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在故事,形成我们的自我感觉。神经科学家最近指出,这个爱说故事的”自动翻译机“具有诡诈多变的不可靠特质——人类的左大脑喜欢捏造与事实不符的故事情节,而右脑惯常编织故事,而且乐此不疲,那是为了说服它自己和你“一切在掌控中……”。“自动翻译机“的目的不过是帮你把自己的故事自圆其说而已。就这样,人们学会了自我欺骗。可见,我们都有相信自己念头的倾向。当我们自认为颇具理智时,通常正是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在编织故事。”

 

一念之转的反向思考,更像镜子一样的反应我们的内在——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内在的投射。我们所批判的,正是我们所拥有的,如同一根手指指向别人,四根手指指向自己一样。一念之转表象是转念头和想法,实则转的是我们内在深层不易察觉的信念。

 

管理者若要调整好自我状态,就要不断的透过外部事件,反观内在的惯性思维模式,洞明限制内在能量流动的根源,逐步从无意识状态走向有意识,这是回归管理者卓越状态修行轨迹的第一步。

 

(原文刊发在《中欧商业评论》2012年8月号)

创建时间:2022-07-26 16:22
浏览量:0

助力改变

成就高绩效活力组织

  • 回到顶部
  • 88888888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